浙艺新闻

“她们正在迅速地成长” 2018级越剧南京班学生参演原创现代越剧《妈妈》

出处:戏曲学院  文字:蒋羽乾  图片:柴轶佳 南京越剧团  编辑:杜俏俏  时间:2023-03-29
字体:放大 缩小

3月25日晚,由南京市越剧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南京汉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原创现代越剧《妈妈》在南京星空剧场首演。此次演出是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项目。越剧《妈妈》是一部根据雨花英烈孙津川及其母亲孙华氏的事迹创作的红色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通过“失璋悲情”“分梨分离”“制止劫狱”等场次,再现了革命年代前辈英烈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微信图片_20230328170248.jpg


2018年,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与南京市越剧团联合开展了专业招生、定向培养的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面向长三角地区层层选拔招收了26名学生。院团合作共同设计、开发“接轨市场、注重实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展演实践体系,共建网络课程资源。校团双方采用交互培养的方式,共同实施在岗培训,工学交替,培育过程高度融合。四年来,在校团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人才培养取得丰硕成果。卢笑恬、丁沛孜、王涵钦、罗佳佳等同学在全国和浙江省职业技能大赛、第四届“梨花杯”全国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2022年浙江省“新松计划”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中,摘金夺银,成绩优异。

 


2022年下半年,按照入学时签订的三方协议约定,提前两年该班全体学生赴南京市越剧实习,为了保证学生在团期间的学习、生活,团方、校方做了很多努力,量身打造个性化制订实习方案。在专业学习方面,团方邀请了京昆名家徐云秀、周鑫、耿飞、杨千里等为学生授课,每天上午进行基本功学习、下午进行剧目学习。在文化学习方面,校方统一安排,采用线上、线下集中授课制度。在生活上,剧团安排了二人一间的宿舍,实行学习、生活封闭化管理,专门聘请了退休教师成小芳担任生活指导老师,24小时和学生们生活在一起。

 


作为一部“青年编、青年导、青年演”的小剧场作品,越剧《妈妈》全部角色均由浙艺2018级南京班的学生担任。“为了尽快促进学生的成长,我们这部戏大胆起用学生,让学生挑大梁。”该剧导演、南京市越剧团副团长、梅花奖得主李晓旭说。为了让学生尽快投入剧本情境中,南京市越剧团还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影视作品和戏曲现代戏作品,去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通过排这个戏,我真切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陈明川的扮演者丁沛孜说,“能扮演为革命胜利抛头颅撒热血的革命烈士是我的荣幸,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现代戏,还是挺有挑战性的。”陈妈妈的扮演者李思逸刚刚过完18岁生日,为了扮演好一位母亲,她从日常生活入手,反复揣摩角色,“会去观察那些四五十岁的女性平时的样子,包括我自己的母亲,进而提炼出角色特质。”通过本剧的排演,学生们的心智更加成熟,情感更加丰富,思想更加进步,好几位学生向团里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本着培养好新一代传承人的宗旨,南京市越剧团借助江苏省剧本孵化中心第二期孵化项目和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展演(第二届)的平台,将这批青年学生推向台前。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杨庆锦表示,通过这个戏的排演,她们正在迅速地成长,从学生转型为剧团演员的路上飞速前行。

 

微信图片_20230328170641.jpg


越剧《妈妈》的成功上演,再一次展现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聚资源、推剧目、出人才”的优势。通过院团合作、演学结合、整合浙艺和南越优势资源,量身定制创作剧目,建立合作共赢机制,培养新时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戏曲人才,真正实现专业与行业的零距离对接,切实提升人才质量,为戏曲事业发展提供新生力量。

演出后合影.jpg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浙艺与华汇音响顾问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下一篇: